6月22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在北京召開第十五屆高技能人才表彰大會,表彰30名中華技能大獎和293名全國技術能手獲得者。中國船舶集團技能專家、武漢船機公司技能大師邵剛和張新生同志雙雙榮獲全國技術能手稱號。邵剛同志還作為唯一的全國技術能手代表在表彰大會上作交流發言。
邵剛同志扎根公司生產一線近30年,長期承擔重點產品關重件焊接任務,多次參與焊接工藝攻關,先后完成銅合金堆焊研究、鎳基合金MIG堆焊工藝研究,MIG焊鋁青銅替代中頻熔銅等焊接新材料試驗的研發論證工作,解決多項產品技術攻關難題。為解決鎳基合金堆焊質量和效率等瓶頸,他和技術人員一起多次攻關,成功研究出鎳基合金MIG堆焊和修補工藝,解決了密封鎳層產生熱裂紋、氣孔和鎳鋼分層問題,使焊接效率提升5倍,實現了從多次返工到一次探傷合格率超過90%、缺陷修復后一次探傷合格率100%,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2020年初,在武漢暴發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時刻,邵剛同志不懼疫情風險,在黨組織召喚下,主動請纓馳援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與公司突擊隊參與人員在抗擊疫情一線并肩作戰,克服現場交叉作業、空間狹小等復雜作業困難,經過三個晝夜全力拼搶,專業高效完成近2000米氧氣、負壓管道的焊接任務,為醫院順利交付貢獻了重要力量,展現了一名黨員的使命擔當,得到地方政府高度認可。
張新生同志立足生產一線25載,刻苦鉆研技藝,在數控加工方面練就一手絕活。自參加工作以來,他承擔公司多項重點項目關鍵零部件加工任務,成功解決一系列重點型號關鍵技術難題。在某產品研制過程中,他主動承擔龍門銑床改裝及后期首件試磨任務,突破了成形砂輪對刀、砂輪修磨以及批量生產磨削過程中的一系列實際問題,摸索出獨具匠心的磨削方法,得出合理的磨削參數,解決了磨削生產瓶頸,填補了公司異形曲面磨削加工空白。針對某零件結構形式和特殊材料,他提出先仿形銑削再成型磨削的工藝方法,并對砂輪材質和磨削參數等給出了全方位建議。他的建議得到技術團隊的認可,并運用到實際生產中,圓滿完成首套批量試制任務,零件表面質量和精度完全滿足設計要求。在與企業一起經歷自主創新的艱難歷程中,張新生以優良的職業素養、精湛的加工技能和突出的工作業績,展現了一名船機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中華技能大獎和全國技術能手每兩年評選一次。希望邵剛和張新生兩位同志以此榮譽為新的起點,大力踐行興裝強軍、興船報國的初心使命,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發揮創新攻關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示范帶頭攻堅克難、傳技帶徒,在鑄造大國工匠之路上作出新貢獻。希望公司廣大員工以他們為榜樣,愛崗敬業、刻苦鉆研、追求卓越,爭做踐行“三品三心”企業核心價值觀的表率,為公司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以優異業績慶祝建黨百年華誕。